- 王聖傑律師
- 7月2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性侵害事件對被害人不僅是身體傷害,更是心靈重創。許多人在第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,甚至因為羞恥、恐懼而選擇沉默。
但其實,我國法律早已針對性侵害被害人建立一套完整的保護機制,從訴訟程序到心理照護都有明確規定,讓你可以勇敢捍衛自己,不必再孤單面對。
性侵害被害人有哪些法律保障?
當性侵害事件發生時,被害人不只是報警而已,法律還提供下列6大保障機制,協助您渡過這段艱難歷程:
1. 不公開審理,守護被害人隱私
依據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》,性侵害案件在法院的審理過程原則上不公開,除非被害人明確表示願意。這項制度保護了被害人的隱私與心理安全,避免被貼標籤或遭受二度傷害。
2. 陪同出庭,心理支持不中斷
不論是親屬、朋友或社工,只要在法律規定內,被害人都可以有陪同者一起進入法庭,這不只是陪伴,更是一種安全感。若被害人為未成年人,政府會主動指派社工陪同。
3. 可以由律師或他人代為陳述,減輕壓力
法院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強迫被害人親自出庭,特別是在已經提出告訴的情況下。被害人可以委任律師或代理人代為出庭與陳述,並依申請採取隔離等保護措施,避免與加害人直接對質。
4. 法庭科技保護:遠距陳述、隔離屏障降低衝擊
法院可使用隔離屏障或影像傳輸設備進行訊問,若被害人因心理創傷無法在庭上清楚表達,法官也應主動協助啟動保護機制,確保陳述過程不再是一次傷害。
5. 心理諮商與法律協助同步啟動
地方政府設有「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」,提供心理輔導、法律諮詢、緊急安置等多元資源,讓被害人身心靈同步獲得支援。
6. 判決書保密個資,避免社會貼標籤
法院在判決或公告時,不會揭露被害人姓名或可識別身分的資訊,保護您免於遭受輿論壓力與社會歧視。
律師建議:被害人該如何保護自己?
性侵害案件一旦發生,務必掌握以下法律與實務對應要點:
立即報警與驗傷:保留證據是後續訴訟的關鍵,越早報案越能確保加害人負起責任。
尋求法律協助:專業律師能協助您了解權利、陪同出庭,避免在程序中因不熟悉而受到損害。
啟動心理輔導資源:不論是否起訴,心理重建非常重要,可透過性侵害防治中心申請資源。
切勿自行與加害人溝通或私下和解:此舉不僅無效,還可能對日後調查不利。
勇敢尋求陪伴與支持:找信任的親友、社工或律師同行,這不代表你軟弱,而是選擇正確面對。
性侵害案件常見問題Q&A
Q1:如果我沒證據,還可以告性侵嗎?
可以。法院會依證人、通聯紀錄、醫療記錄等綜合研判,證據不一定要有影片或直接目擊。
Q2:如果我擔心被家人或朋友知道,可以匿名報案嗎?
報案需使用真實姓名,但相關資訊會受到保密機制保護,包含不公開審理與匿名判決書。
Q3:是否可以在提告後請求保護令?
性侵害屬於人身安全問題,被害人可以聲請「保護令」,禁止加害人接觸、騷擾或接近住家。
Q4:如果加害人是家人或熟人,法院會特別處理嗎?
是的。法院及社工會啟動特殊保護機制,確保被害人不需與加害人接觸,並可另安排安全住所。
Q5:案件若不起訴,還能提其他訴訟嗎?
可考慮提起民事損害賠償訴訟,主張精神慰撫金,並可結合律師爭取相關法律救濟。
立即諮詢,為自己爭取正義!
面對性侵害,你不必忍耐、也不用害怕。
我們懂你現在的焦慮與不安,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提供保密、細膩又專業的法律協助,讓你勇敢站出來,法律會是你的後盾。
👉 免費諮詢預約
📞 台北所:02-2388-8962|桃園所:03-3150-034
📍 全台皆可服務,保密諮詢不留紀錄

















留言